南大蓝鲸侠,二战上光华(二战;423分)

范钦·江西财经大学
2016-04-18
阅读数3063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蓝鲸侠,毕业于南京大学,本科读的物理。今年刚刚参加过考研,考的是北大光华的金融硕士项目,二战。初试成绩是:政治72分,英语74分,数学150分,专业课127分。总分423分,排名第15名,顺利进入复试。

    之前有很多人问过我关于考研的事情,我真的很想帮助到每一个人,但是出于时间关系真的是没办法和每个人都细细地说一遍,因此催生出这篇经验贴,希望能够帮助到后面有志光华的朋友们。一些我觉得重要的点都加粗了,以方便大家把握重点。

想提醒大家的是,大家看到的经验贴都是考上的人或者初试过了的人写的,这些人说的都叫经验。可是同样的经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效果会很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你用前人成功的方法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你。所以希望大家批判的来看我写的东西,有问题可以大家一起交流。

对了,再做个广告吧,我的微博ID:蓝鲸侠先生。邮箱:blue_whale_man@163.com,我会尽力解答大家的疑问,不过有一点想申明的就是,希望有些大家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各种经验贴已经说清楚的问题,或者网上完全可以查到的信息)就不要再问我了,每个人的时间都比较宝贵,大家理解一下。另外希望大家非诚勿扰,谢谢。

 分三个部分说吧。个人考研经历,四门课的复习建议,复试经验及建议。

PART I :我的考研经历

一、为什么选择考光华?

    我本科读的是物理,我们系出国非常容易,基本只要G、托成绩不差就可以出去,而且如果不出国的话,系内保研也比较容易而且方便。但是学物理时间长了,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学术,而且特别不喜欢在实验室里闷着(与你差不多),所以想转金融。可是我的本科成绩很一般,参加一些好的学校的夏令营基本是没希望的,所以要想上光华这种顶尖商学院,只能选择考研(又与你差不多)。当时第一年是想考上交高金的,高金之前专硕的专业课和光华差不多,是微观加统计,但到了我这届貌似是专硕不再招统考生,而学硕考的是货银、投资学和公司理财,这个我觉得更不好复习 ,再加上还一点高金复试非常严,看重本科出身和本科的学术表现,所以果断放弃,改考光华。

    现在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以后再回头看看,真的觉得为光华拼上一把是很值得的事情。当时每当看到博雅塔的时候,每当看到“光华管理学院”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说一定要努力留在这里,一定要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光华!!

二、备考的基本情况

    一战是在南大准备的,当时连个研友都没找到,就觉得连自己复习的怎么样都不知道,结果果然很失败。考完后就决定二战。于是毕业以后就一个人跑来北京复习,在北大附近租的房子,就开始了每天教室-食堂-家三点一线。不过在北京复习的这半年真的认识了好多好多人,包括研友啊、师兄师姐啊、球友啊什么的,慢慢的就不会感觉多少孤单。我还会经常去踢球,夏天的时候大概一周三次,后面时间紧了就一周两次左右。锻炼身体还是必须的,一来对复习有好处,二来不能考上之后让自己没个好身板上学不是。希望大家还是多运动运动,这和复习也不见得矛盾。有位老师以前对我说过:人生做什么都要尽兴,学的时候就一定要学得尽兴,玩的时候也一定要玩得尽兴!不然学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着学,两样都干不成。我很认同他的这句话,希望大家可以受用。

三、时间安排

    先是学习时间的分布。七月初开始在北京复习,暑假的时候比较轻松,早上8点到11点半看书,中午吃完饭可以回家小睡一觉,然后下午2点到5点半看书,晚上基本是回家休息。等到开学之后开始跟着上课,一般早上还是8点之前到,但中午开始不再回去睡觉,晚上也开始回去的越来越晚,基本进入10月份的时候都会等到自习室关门再回去。这样一天基本能有10~13个小时的时间看书。不过到后期12月下旬就开始早上起不来了,基本9点多10点多才能迷迷乎乎的跑到教室开始看书。但是现在觉得我的这种时间分布是比较正常的,开始的时候不能发力过猛,不然冲刺阶段肯定没劲了;中期的时候是抢分的最关键阶段,一定要挺住,每天保质保量;到后期就可以适量放松,千万不要考前最后几天拼了命的学习,这样你考试的时候状态肯定不会有多好。

    再说说每门的总体复习进度时间安排。我不是个喜欢给自己拉个长的规划单,规定什么时期要看完什么书,一直也没列过这样的单子。不过我心里还是有数的,什么时期要进展到什么程度,什么书我还欠点得花几天看。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太细究到底看书怎么样一个进度,做到总体有数就行。

PART II: 四门课的复习建议

先总体说一下。我的四门课除了数学满分比较显眼,其实的都不算高分,但是加在一起还是不错的。所以个人觉得四科要均衡地拿分,不要想着我专业课一定要140+,或者我英语一定要80+,你真的保证不了你的强项一定能高分,也保证不了你的弱项一定考不好。最后看的是总分,所以最重要的思路就是:把你能拿到的分保证拿到,不确定的题拿上一部分分,不会的干脆就不要。做到这样就是我们平常会说的“发挥正常”。只要你基础够扎实,进复试应该没问题。我的话公共课三门基本是零失误,该拿的分都拿到了(该生处事多么冷静,值得你学习),就是最后专业课的几个问题小激动了一把结果犯二,丢了不少分。

下面分开说。

一、政治

    政治一直是我比较头大的一门,不过最后考了72分,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分数。单选没错,但是多选错了5个,客观题40分。后面大概32分,比较正常的分数。(多选难,当年我自考哲学也有印象;想少错,主要是要弄懂,多练习)

    政治看起来很吓人,但其实是最好准备的一门。(高见!)

    首先说选择题,这个就要靠看红宝书和做选择题。红宝书就是我们的政治大纲解析,大概每年的9月份出吧(貌似是9月,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当时是买来以后,非常细的过了一遍,每一句话都看,然后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划出来。虽然能记住的东西并不多,但有之前考过一次的底子,再这样仔仔细细地一遍下来之后就比较有谱了。第一遍看的时候,带着做了陈先奎的2000题,个人不推荐这本,很基础的题,一般都是书上原话抠下空来让你选。后面就每天早上到自习室的时候看一章,总共看了有三遍吧(多数考生《大纲》3遍+,你也应如此)这期间带着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还是着重推荐1000题吧。其实肖秀荣一系列都非常不错,大家一直看他的资料其实就足够了。我在后期还看了风中劲草,这个系列的题不是很推荐,太多太杂,而且很多的题都是老题。不过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那本总结的不错,可以看一看。

    一般政治从九、十月份开始比较正常,主要还是把握知识框架啊脉络啊什么的,还有一些非常碎的知识点要反复识记(虽然我总也记不住毛主席的哪篇文章讲了什么事)。到最后12月冲刺的时候市面上会有非常多的模拟3套卷、5套卷,我建议大家都买来,掐着时间做一做,不用在意能得多少分,关键是扫一扫哪里还不会。我当时就是基本把全部这种模拟题全做了一遍,后来又把错题大概看了一遍(有量,这很重要),最后选择题做得还说得过去。

再说说大题。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所谓的政治头脑,就不要去大量的背那些所谓的押题。政治大题表面上说是看考点,实际改起来哪有人给你数你答对了几点,大多数改卷子的都是博士生,他们就是看字写得好不好,写得整齐不整齐。(很有道理,但知识点是必须有的)所以我说你有时间背这么多东西不如去练练字。考试的时候一定把字写大写舒服而且写满了,包你大题不会给你拉分。但是如果你执意想背大题的话,那就背肖秀荣的四套卷,容量比较适中而且适合背诵。

总的说来,政治的成功与否在选择题(已经不止一人这样说),希望大家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拿下政治。

    二、英语

    英语的分值是这样:完型10分,阅读A 40分,阅读B 10分,翻译 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一般我的完型是6~7分,翻译能拿个5~6分,小作文7分保底,大作文15分保底,两个阅读一共错5个之内,这样也就大概是74~75分。最后考了74分是比较正常的,可能是翻译扣的分有点多,然后阅读补了上来。BTW,今年的翻译好像是比较难,之前微博上有北外改卷子的人爆料北京的翻译改出来平均一个题是0.25分。

    我的建议是:阅读的50分是王道,一定要控制在自己预期值内,其它的拿个正常的基本分就行,这样总分肯定不会低。

    阅读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分基础篇和提高篇。这本书上强力推荐,虽然有时题目出的很一般,但是文章非常非常的好!不要去在意自己错了几个对了几个,关键是一定要把读透读懂。这两本书我从8月份做到10月份,做完之后又跑去书店买了两本新的,重新做了一遍。(这绝对是一个崇尚重复之美的考生,居然又买了新的,效果不言而喻)对了,这里说一下,我基本没怎么专业背过单词,就是通过读文章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记忆(重复——“一遍又一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好马不吃回头草,考神定看回头书!),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些熟记僻意基本可以覆盖到。还有一点是做的时候要掐时间做,从一开始就要这样才能把阅读速度练起来,不然读的不快也没用。我最后做提高篇的时候基本一篇平均只要13分钟,所以考试的时候做的也很快。两遍黄皮书做下来,真是感觉自己阅读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阅读一定要大量的练习!

    再说说作文。好多人图省劲,就去背模板,个人非常不赞同这种做法。作文本身就是考察语言的应用能力,其提高就是要靠多写多练。建议有能力的同学在前期至少一周写一大一小,后期的话一天写一大,一天写一小。有时候要是实在没有时间写可以想关键字,就是把自己想到能用的词语或者短语列出来,尽量多写,然后把文章框架写个大概,再对照范文看看其行文的思路,运用的语言什么的。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字写的工整好看,尽量不要修改。最后推荐一下作文用书,我用的是考研1号的作文书,里面话题非常全,但全也就意味着多,多就意味着猜中的概率大。貌似今年的大作文这本书里面就有一个很相似的。总之,作文方面一定要多练多写多改。

    然后说说剩下的完型和翻译。完型的话20题,一题0.5分,又难性价比又低,所以我没有去特意练习。完型还是看的语言基础吧,阅读好起来以后拿个6分应该没什么问题。翻译的话也没什么必要去研究怎么翻才最完美,我建议把单词和句子读懂然后直译出来,拿个基础分。

    最后说一下英语考试时的做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每个人在每项上花的时间不太一样,所以都有自己的做题顺序。我的大概是这样,先阅读A,一篇15分,共60分钟;再阅读B,20分钟;再翻译,30分钟;再完型,20分钟;最后时间全是作文的。当时我实际考的时候,阅读做的特别快,记得当时第一篇只用了7分钟,不过第四篇有些绕,花了20分钟才完全搞定。不过最后还是做的很快,给作文留下了不少时间。

    三、数学

    我的数学当时拿过数学竞赛一等奖,本科又学的物理,数学底子还不错。所以数学的复习比较飘逸,没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不过还是简单说一下。

    我是从10月份才开始数学的复习,看的陈文灯的书,没看过李永乐的,所以也比较不出来谁的好。不过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中感觉可能李永乐的书比较重基础,适合数学基础一般的同学,陈文灯的书适合那些想冲击140+或者满分的人的。当时10月、11月每天只给数学1个小时,后来12月稍多了一些时间,一天一张真题卷子或者一份400题的卷子。我一般做真题写过程的话一个小时多点,400题比较难,大概两个小时一张卷子。这里说一下400题最后一定要做一下,不要怕打击自己,这是个检验知识盲点的好机会。

    大家不要学我在数学上不怎么花时间。一定要把数学重视起来,想考光华的话数学一定要在140+才有竞争力。

PS. 对数学还有几句话要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确实有点少,但其实个人觉得还有一个部分的学习可以算作数学复习——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上的应用。举个例子,在我当时听的光华应用经济系的高级计量的课上,会非常频繁的用到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结果用的多了之前就发现这些东西潜移默化成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而且接触到了一些更高层次理解这些数学内涵的方法。你想想这样一来做数学题还能有神马困难?所以,学知识关键在于运用(不仅仅是学数学,学其它东西也是一样),真的还是应验了那句老话:熟能生巧!(数学要多做题,这是没商量的!)

四、专业课

    专业课要好好说说,虽然考的不高……

    本科没怎么看过金融的东西,所以选的微观和统计。

    专业课总体复习思想:我本科是学物理的,之前对经济这块接触的比较少,第一年考的时候才正式看了微观半年的样子,当时就感觉虽然自己书看了一些但是没入门,或者说没开窍。所以考出来也非常不理想。后来反思了一下,觉得可能是自己看书的时候容易想当然,这样就会自己把自己带到沟里去。自己觉得确实应该去听听人家牛叉的老师们教授们是怎么理解的,因此就跑去光华听了不少课,然后跟着学了不少完全考不到的东西,比如高微啊、高级数理统计啊和高级计量什么的。我的思想是:对一个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分层次的,我不希望自己只停留在考试的层面上,而是尽力让自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到更深更远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意我的说法,不过我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最后考出来专业课发挥的真不好,分数并不高,不过也够用了。

    下面就分科说说具体的东西。

    1、微观

    当时复习的时候觉得微观非常有意思,就看了好多的书。微观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资源分配的学科,落实到考题上就是好多不同模样的最优化问题(他会总结),所以其实并不难,大家不要被吓到。

    A、真题

这个是重中之重,要是时间紧的话微观方面完全可以只看下面说的三本必看书,然后把真题认真地过上一两遍就足够了(再次提醒你,高分就等于遍数多,各科皆如此。)

我之前做了一个03年~12年的真题,地址是:

    人大经济论坛 http://bbs.pinggu.org/thread-2172646-1-1.html

    爱问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426036.html

    这个真题是我自己按自己的理解解答的,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大家觉得不妥之处可以直接发邮件给我,我会再下一版里面改正。

    后面还会有一些资料发布在人大经济论坛上面,大家可以到时候去找找看,直接搜“蓝鲸侠”关键字就可以了。

    再强调一遍,真题一定要好好的做,要吃透!

    B、必须看的中级微观

    范里安《现代观点》:入门的吧,后来看的很少,感觉对考试的帮忙一般吧。

    十八讲:这个无须多言了,反复看反复做反复看反复做(就这么简单)……但是后面有些章节是不用看的。

    尼克尔森:其实吧,这本书貌似被经济学圈内的人批评的特别厉害,还有人说尼克尔森是个骗子神马的。但是对考试来说还是可以看的,尤其是上面的题目,必须好好做。

    以上三本的金圣才的辅导教材:一定要好好做,没什么多说的。

    C、其它中级微观:

    朱善利的微观:有些人推荐吧,讲的不深,但是框架不错。

    钟银元的习题(上交出版的):没怎么做过,但是有研友说题不错,可以做一做。

    D、高微:我看了不少高微的东西,但是强调一下,很多都是因为有兴趣,对考试的作用很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范里安的高微:国内的翻译版太差了,真的翻的太差了太差了,后来有个东南大学 的大牛重新翻了一遍,还是可以看看的。

    蒋殿春的高微:这本是所有高微书里面最推荐的,中国人写的,思维比较顺畅,而且题目有些很不错,不过要挑一下做。

    田国强的高微:这个是英文版的,网上可以下载的到。我看了一部分,后面博弈论 和委托代理讲了不少,不过没怎么耐下心去看。

    MWG的高微:这个还是真心不要去动了,有兴趣的可以搞一本膜拜一下

    吴汉洪的高微习题集:很不错的,题目挑着做做,作为难题做一做。

    E、博弈论

    张维迎的博弈论:必须看的,看前两张完全信息的就可以,光华不会考不完全信息 博弈,题目很不错。我记得第二章动态博弈习题里有个Edgeworth 博弈,我当时用了一个晚上做出来的,非常开心当时。想要这题解答的可以找我。

吉本斯的博弈论:推荐,比较薄的书,估计两三天就能把完全信息的部分看掉,里 面的模型非常不错。

    F、产业组织理论:其实吧,看这个基本上是被12年的题目误导了,结果13年的题就 没有啥产组的题。还是说一下我看过的书吧:泰勒尔的产组、黄桂田 的产组、吴汉洪的产组(研究生部分)和CCER当时产组的课件和习题。大家这块就不用看了(再说一遍,当时看这么多其实是因为很 有兴趣)。

    (删除若干)

    4. 听过的课:

    MJJ老师的高级微观:基本全听了,只差了行为经济学的一课。整体感觉挺不错的, 后面会把这课的笔记扫描贴出来。

    WZC老师的金融计量:听了一大半吧,老师人很有水平,课程不太注重数理,而 特别强调计量里面的逻辑。不幸的是后来笔记被偷了,然后就没有再去听 过了。不过这个课讲的风格和今年的统计题目风格非常像,非常推荐去听 一听。

    YJH老师的高级计量:一节不差的听了。非常注意数学推导的一门计量课,当时 听的相当相当爽,把计量的模型基本全过了一遍,后面也会贴笔记。不过 这课对考试基本没用,讲了些格林书上的东西,但没有涉及时间序列。老 师为人非常nice,而且板书特别好。建议在北京复习而且喜欢计量中的数 理推导而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去听听,有点难,但会非常有收获。

    CHB & WX两位老师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我最开始觉得这课是讲博弈论的,去 听了才发现把博弈论跳了过去直接开始讲委托代理理论。前四节课是WX 老师讲的,当时听的特别爽,也能听的懂,然后第五节课C院长来了, 然后……然后就听不懂了……然后我就撤了……后来才知道那课是给博士们开的……所以大家就不要去听这课了,去了就是自虐……

    最后再说一说听课到底是不是占用复习时间问题的(非北京地区考生可以完全忽略这段)。总的结论是听课对考试的帮助意义不大,上了课你也打听不出来是谁出的题,就是打听出来了老师也不会在课上透露什么有关出题的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抱着想打听出题人或者想因此多考好几十分的目的去听课的,那这必须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你是抱着想听听牛叉的老师教授前辈们教诲的,或者真的是想学点东西的,那真的可以多蹭蹭课,但前提是保证不会干扰到其它科目的复习。

    今年的复试非常的奇葩,招生简章上一开始说是大概收20个人,这样按1:1.5的比例我们当时觉得最多收到30多名进复试,结果最后招了48个(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朋友)。虽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最后到底录了几个,但是当时我们知道这事的时候立刻变的压力特别特别的大。不过还好,最后还是幸运的被录取了。

    先贴下面试的几个还记得的问题吧,中间有些已经不记得了。因为我回答的太差了就不写答案了。

    YYH老师主面(下面称“Y”),进去以后先自我介绍,大概说了两分半,说的时候五位老师在看我的材料。说完了就开始提问。

    右2:知道可转债?企业为什么要发行可转债?

    Y:垃圾债券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买它?

    右1:知道CAPM模型吗?说说看。它对公司决策有什么作用?公司的beta是固定的吗?还是可以改变?(这个问题答的不好,老师被我说无语了)

    左2:你说你博弈论不错,那我问你点博弈论吧。(当时非常开心)古诺模型知道么?什么是纳什均衡?如果我现在有好多好多家厂商同时进行产量博弈,但有两家形成了联盟,那对最后的均衡结果有什么影响?

    右1:那你结合苏宁和京东的价格战来说说对厂商和消费者分别有什么影响?(要求关注经济事件,面试基本上都这样)

    左2:你关注过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哪方面的东西?(我说了个新国五条)那你说说对二手房收20%的税对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加税以后对房价的影响?(要求评论国家经济政策,面试基本上都有这一点)

    左1:你学过国际贸易与地理这门课?(大二的时候一门选修)这个课讲了什么?你听过之后有什么启示?中国和欧洲发展差异的地理原因有什么?从贸易角度来讲,哪里的成本更高呢?欧洲各民族之间的价值取向可能不太一样,这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然后就结束了。

    总的说来,我金融方面的问题答的很一般,但是转折点在博弈论上,博弈论问题里自认为有个小小的亮点,然后到最后的国际贸易与地理的问题终于是答得比较正常了。所以像我一样本科理工的朋友还是放宽心,光华的复试还是主要看你适不适合进入这个行业,看你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生存下来,至于具体的金融知识方面要求的不会太严厉,毕竟知识可以再学的。

    其实从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到复试中间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我看了米什金《货币银行学》、博迪的《投资学》和《金融学》,而Ross的《公司理财》看了一半就放弃了,还翻了翻高鸿业的宏观。但是这几本书看了以后效果并不好,尤其在当时感觉压力出奇的大,所以最后PS上也没敢写自己看过什么书,真的是害怕写了以后让老师有了过高的期望结果自己答不上来,这样还不如不写。大家要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放心也可以采取这样示弱的战术,引导老师向自己的强项方面引导。最后一周实在看不下去就找了一个投资学的视频看了看,一共20+小时的课程,一天半就看完了,看完就感觉心里终于稍微踏实了点,然后后面几天就多看看新闻什么的调整心态,到最后真的面试的时候感觉是真的放松了下来。

    还一个小建议是大家如果过了初试的话可以到时候找几个复试的同学抱团准备。像我们抱团的五六个人当时会经常在一起讨论以前面经上的题目,会定期交换一下收集到的新闻啥的,而且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结果最后全部都进了,一个不落,而且大家现在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事实证明抱团是个正的外部性!

    写在最后的话

    想对爸爸妈妈说:谢谢爹娘!你们的儿子做到了!(多么自豪!相信你也能。)

    想对这么多关心过我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朋友们说: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是你们陪我走过这一段最苦的路,谢谢你们!

    想对以后即将成为同学的朋友们说:我们以后就是兄弟了!来,干了这碗酒,我们一起闯江湖!

    想对日后有志光华的朋友们说:加油!有付出才有回报!天道酬勤!

    想对自己说:这远不是终点,要努力让自己配的上光华!

本文由 范钦 授权 赛氪网 发表,并经赛氪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赛氪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saikr.com/a/2636
收藏
分享
别默默的看了,快来和大家聊聊吧,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立即注册
打赏
范钦
打赏金额(金额:¥0)
给Ta留言
赏金已入袋,多谢!(*^__^*)
赛氪APP全新升级 反馈 下载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购物车
顶部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