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各位大神面前谈经验可能我还不够资格,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心得体会。
初次接触数模这个概念是在考研讲座上看到学长数模国赛和美赛一等奖,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数模国奖是大学本科阶段含金量最高的国家级奖项之一(一等奖名额仅为全国所有参赛队数的1.2%)。出于本身对数学的热爱,于是就找了两位志同道合的队友报了名,有了一个自己的团队,开始我们的数模之路。
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合适的队友。或许你们会觉得,不就是一起做个题目吗?随便在年级群拉两个也想参赛的不就得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队伍并且也获得国二的好成绩,但我更看重这个过程。这个从点头之交到彼此了解,从普通朋友到闺蜜知己的过程。你收获的可能不仅仅是两个或许赛后分道扬镳的队友,而是两个一生的好友。那么即使比赛结果不佳,至少收获了友谊(甚至爱情)不是么?平时我们一起钻研练习往年数模真题,完成后再经老师点拨修改直至自己满意。说来轻轻松松一句话带过。在这个过程中,是各种观点思想的碰撞融合,有时思路相差甚远,这需要我们彼此接纳择善而行,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包容不是随便拉个路人就能做到的。有时做题遇到瓶颈整个队伍的情绪都会跌倒谷底,这时就需要其中一个人来调节气氛加油鼓劲共度难关,这种情谊也是路人难以给予的。在任务的分配中,并不是三个人每个人完全包揽建模、编程、写文章中的任一项,而是有主有辅,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学习了更多知识。而我作为队长,最终的解题方法的选定是由我拍板决定的,也就是我决定整个题目的解法的方向,一旦有所偏差可能就和获奖失之交臂,这种压力可想而知。你们会觉得我太功利。我也看到过一些经验帖说不要抱着必须拿奖的想法去参赛,这样反而拿不到。可是我说我参加数模就是为了重在参与你们信吗?
下面,就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一点——努力,谁不为想拿奖,比赛跟买彩票不一样,不是人品之战,虽然人品也是不可忽略的必要因素但绝非决定性因素。参加比赛我们是付出了努力的,暑假集训从早上9点到凌晨4点,除了吃饭午休就只有训练了。或许又有人反驳说他们随随便便就不小心得了个国一,我承认我不聪明,人与人总是有差距的,我从不怀疑智商在学习中无与伦比的地位(当然也得有必要的勤奋),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靠什么与别人拉开差距,只有勤奋,在正确方法下的勤奋。卓有成效的训练方法下,我们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天一天,日积月累,当比赛那天真正来临,你的心里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想要获奖,而是一种预感。我始终相信这句话,付出必有回报,如果没有回报,那一定是还没有到时候。
再其次就是注意劳逸结合,我们每做完一题后,都会一起去看场电影或者吃个饭作为连续奋斗多日的小小奖励,也是为下一轮加油打气。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队友的重要性,时刻想着我们是一个团队,最基本的就是相互信任相互协助。作为一个团队一个整体,只要有一点责任心,就会无形之中督促你去努力,只因为你们是一个团队,谁都不想做木桶定理中的那个短板。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们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所谓成功,并不一定是获奖,至少,你多了两个朋友,这比获奖本身更重要不是么?以上仅为我个人观点,如有共鸣是我的荣幸,如不合胃口也可批评指正或直接无视这个帖子。祝大家比赛获得满意的名次。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