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之风雨数模
很荣幸能与大家谈谈我的大学以及我的数学建模生涯。高中时,我也曾无数次幻想着自己心中的那座象牙塔,幻想着自己应该是穿着白衬衫,骑着单车,载着心爱的女孩,穿梭在风景如画的校园中;应该是可以是肆无忌惮的打篮球打游戏;应该是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与自己想做的事,总之是会有大把的青春等着我释放亦或是挥霍。老师们也会绘声绘色地描绘大学的丰富多彩,以激励我们继续埋头苦读。但是当我亲自走进大学并融入在其中时,才发现大学要想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远比高中累而艰难,因为什么都得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并不像高中那样,整个教室的人都是因为考大学这一个纯粹而坚定的目标聚集在一起,大家之间可以相互督促和探讨。如今的我也是大三的一个“老油条”了,扪心自问,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觉得自己的大学过得还算是比较充实,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我参加了很多科创比赛和社会实践,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收获还是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数学建模经历
1、一步领先有可能就是步步领先
大一刚进校就听说了数学建模这个比赛,听起来好高大上,当初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去看下数学建模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那时是12年11月份,校内举办数学建模竞赛,刚看到题目就傻了眼,原来就是一道很复杂的需要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当时我的题目是医疗站的选址问题),那时没有任何基础,软件一样都不精通,连高数都是才刚刚学,于是到处“求医问药”,最后还是没能问出个一二三,因为自己真的不明白别人在说些什么,所以第一次接触的数模比赛就这样放弃了,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了第一次“碰壁”之后,就知道了自己需要加强哪些方面来做这个比赛,于是去图书馆借书,去蹭其它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当时就下定决心大二一定要参加国赛,所以前期早早的就有点准备,直到憋足了劲头迎来了13年11月份的全国大学生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那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竞赛,那时已经对建模有了些了解但没有经过学校老师专门的培训,依然算是个门外汉。依稀记得当时在校内的东门找了间房子,三个人,三台电脑,三天三宿我们只睡了几个小时,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所以有点激动,精神也比较饱满,那次是做的锅炉的优化问题,做完后我们三个顿时觉得自己是锅炉专业的了,哈哈哈……结果真是老天不负苦心人啊,我们得了二等奖。
接下来就是14年的五一数学建模联赛和华中地区数学建模竞赛,这两个比赛在我们五一假期同时进行,还是我们当时电工杯的队友,这次我们打算挑战下自己,于是同时报名了两个比赛,三天两个比赛,真是累!期间也有想过放弃一个比赛,但是当我想起要是这次是国赛怎么办,我们要不要放弃,所以我们三个还是硬着头皮做下去了,最后两个比赛的作品也都完成了,结果是两个三等奖。
要是想真正的提高建模水平,那就要参加比赛,这三个比赛为我参加国赛积淀了很多经验,这时我已经比其他同学领先了很多,三个省级奖项已经拿到手中了。相信那时还有同学不知道有这些竞赛。所以比别人领先一步就是向成功迈向了一大步。
2、过程漫长,贵在坚持
要想参加数模的国赛,战线拉的很长,学校的初赛、复赛,选上后暑还有培训也就是说暑假你在家逍遥的日子不多,国赛前还会有三四次的演练,时间很紧急,一边忙学习,一边还要做建模,期间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学肯定会放弃,所以劝各位同学不要忘了自己当初参加比赛的目的,半途而废了真的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参加任何一个大型的比赛不论是最后得奖与否,我看来得奖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真的能锻炼我们很多。首先,参赛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但是多数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软件的操作也都没有学过所以都是现学现用,真的很锻炼自学能力;其次这是一个团队形式的竞赛,找队友也至关重要,要知己知彼,队友之间优劣互补才是一个能力最强的队;最后,最重要的也是决定竞赛成败的就是团队的协作能力,一个团队要是劲不往一块使,互相猜疑,互相质疑,肯定不会有好的作品出来,既然选择了队友就要相信他,大家互相合作愉快的完成比赛,即使很累那时候也不会感觉到累。最后我们取得了国家一等奖!
比赛和训练的日子过去了那么久,数模期间发生的种种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我非常怀念那段回忆,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少终生受益的技能,最重要的是那为期一年的训练和比赛,还有参赛后的思考,对我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通过数模让我对科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最后奉劝大家一句,参加比赛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学生的本职,那就是学习。要把用于比赛的时间和学习时间安排好,不要以竞赛为借口而丢了我们最本质的东西。更不要以为参赛和学习不可兼得,我可以告诉你们参加比赛不但对学习没有负面影响反而会学习提高一个档次,完全是由你的心理在起作用,所以要收获比赛收获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我们要做到自信、自立、自强;立德、立言、立功!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