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及参赛团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正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2024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关于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要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原有中国虚拟现实大赛部分赛项的整合,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数字技术人才。通过竞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锤炼技能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经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于2024年8月举办2024 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英文:2024 China University Digital Technology Competition,缩写:CUDTC)。
一、竞赛宗旨
2024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旨在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深度挖掘、选拔和推广国内数字技术复合型精英人才和优秀作品,搭建数字技术资源对接平台,服务创意创新,更优地培育、汇聚数字技术资源、人才,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更强地助力全国数字技术产业能级提升,从而催生构建数字技术新生机、新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竞赛原则
(一)促进教育改革:大赛旨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实际的设计任务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从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有助于缩小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二)提升创新能力:大赛鼓励参赛者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合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展示平台:大赛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各参赛者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四)促进学科发展:大赛通过选手间前沿数字技术的交流,提升院校对数字技术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挖掘优秀的数字化创新人才,创新和迭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竞赛组成
(一)竞赛组别:分为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三个组别。
(二)竞赛赛项:1.数据可视化赛项。2.虚拟现实赛项。
四、参赛对象
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不限定专业类别,鼓励同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参与,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与创新。
五、赛事安排
竞赛分校内选拔赛、省内选拔赛、全国决赛,其中:
(一)校内选拔赛
各参赛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本校的竞赛活动,选拔能够充分展示本单位数字技术(数字教育技术)水平的作品参赛,应于2024年7月30日前完成。
(二)省内选拔赛
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本省(区、市)的竞赛活动,应于2024年8月15 日前完成。省内选拔赛的奖项设置及产生办法,由各省(区、市)竞赛组委会根据情况自行设定。
(三)全国决赛
全国决赛将于2024年9月7、8日举行,颁奖典礼详情见后续公告。
六、竞赛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由全国百余所高校专家共同组建“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组委会”,负责赛事的全面组织,下设秘书处、裁判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在长春大学。
省赛区由各省参与高校组建“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省赛组委会”或已进省级教育部门目录的赛项组建省级竞赛组委会。
(二)奖项设置
各组别和各赛项设一、二、三等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
学生竞赛为团队奖项,每团队不得超过5人,1人仅能加入1个团队,团队成员不可跨校,不可跨组别组队;
(三)竞赛实施
本竞赛实施详情见:附件一:《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赛项指南》
附件二:《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大赛报名表》
(四)赛项评判标准
虚拟现实方向评分规则:
指 标 |
评价细则 |
分值 |
方案编制能力 |
方案撰写合理、完善、准确 |
10 |
作品功能完整性 |
作品工作量大,功能完善,具备完整的产品形态 |
15 |
作品核心能力 |
交互功能丰富、算法代码复杂、工程量大、支持平台广泛 |
10 |
界面美观,模型精美,视频制作精良,动画表现设计流畅 |
10 |
|
创意新颖,技术与艺术结合紧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
10 |
|
作品整体表现力 |
操作流畅,操作设计合理,在多种平台上可流畅运行,无眩晕感,无卡顿,识别准确,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
20 |
作品应用价值 |
应用价值高,有自主知识产权,后期可大范围推广 |
15 |
现场展示能力 |
汇报条理清晰、表达准确、描述完整流畅 |
10 |
七、赛项联系方式
赛项负责人:赵剑 教授
联系电话:0431-85251756
邮 箱:zhaojian@ccu.edu.cn
暂时没有相关通知公告~
还木有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