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吧课堂:为学生私人定制的“智能教师” ——记第二届清华“校长杯”铜奖项目学吧课堂团队

学生记者 陈陆淼
 

项目名称:学吧课堂

项目简介“学吧课堂”是一款面向K12学生的智能学习系统。它通过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过程。系统实时收集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动态拼接长度十几秒至几十秒的教学短视频,同时穿插交互问答与练习,从而完成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学生使用这款产品时就像有位老师在带着他学习,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不同的。2014年10月,学吧课堂参加决胜东方教育创业大赛(主评委俞敏洪),从35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奖——明星奖。2015年1月,学吧课堂在北京试点校完成第一期试点,成绩显著,试点班成绩从年级第3名上升至年级第1名。产品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拥有最适合的老师!

团队核心成员所在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学吧课堂界面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是否希望有一位为你“量身定制”的老师?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是否希望可以帮助每一位需要辅导的学生?

但事实是:学生量太大,老师数不足。这样的现实让老师选择了“一对多”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共性化授课形式。

这时候,个性化教学的“智能教师”——学吧课堂横空出世,力争做到让每个人都拥有最适合的老师!

简单来说,学吧课堂就是一个面向K12学生的智能学习系统,一个教育类的APP。产品创始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8级校友李行武介绍道,学吧是通过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教师一对一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得到“一对一”指导,让这位“虚拟老师”因材施教,从而形成定制化的学习内容,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作为用技术创新推出的线上教育产品,“学吧课堂”的成绩令人瞩目——2014年5月获得联想之星天使轮投资,10月参加决胜东方创业大赛获得最高奖,2015年5月获得第二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铜奖。

沉淀下来,走上教育第一线

2013年7月,北京一所普通高中边上一间三十多平方米的旧房间里,一张课桌,一块黑板,不到二十名学生以及四位年轻教师——这就是学吧课堂的雏形。

 线下教育招生。

线上教育的起源是线下课堂?

“通过沙龙聚会和同行交流,我们看到了线上教育的一个共同问题,这些教育产品的经理竟然从未上过讲台,甚至很多年没有听过课,那么他们怎么可能真正设计出贴近用户需求的教学产品呢!”李行武指出了当时线上教育的“通病”,他认为互联网人才和教育人才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互联网教育的理想效果。

为了走近产品真正的用户——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创始团队并没有急于设计产品,而是沉淀下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线下开班授课,积累教育经验,体验教学的含义,凝练育人的理念。他们尝试着和学生一对多授课,一对一交流,也录制大大小小的视频课程,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同时针对学生的反馈去了解学生真正需求的教育模式。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受深刻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得好不一定教得好”。

既然真人实境来授课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用虚拟世界来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呢?李行武感慨道:“人脑的思维过程太复杂,必须有不断的反馈和教育对象交流我们才能体察一二。”如果能将这样复杂的思维逻辑模拟出来,让它面对每一位学生都有对应的智能反应,就能解决现在教育老师不足的难题,那就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学吧课堂的核心构思成形了。

把握时机,定位科技为核心

打开学吧课堂APP,在界面上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以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讲解的过程会不时有对话框设置相关的提问,让用户在听讲的过程中回顾知识点。然而,学吧真正的魅力不止于此。

“其实我们真正做的是一个虚拟教师,模拟一对一的真实教学过程。”李行武介绍说。所以在界面学习时,不同的学生看到的讲解是不一样的,因为界面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判断,从而对其有针对性的教授。

要达成如此动态的智能化,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李行武总结最关键的是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需要有内容,即课程片段,而且这些片段要细到几十秒甚至十几秒;第二需要衔接和融合,要针对不同的用户将这些片段进行合理地组合,形成展示出来的几分钟的一段视频。前者工作量大,后者技术含量高。但是,他也强调,“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家做内容的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可见,带领学生选择最优片段的智能学习系统才是公司的技术核心。“我相信两件事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终极的一端一定是人工智能。”

学吧的智能还体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不断自我优化,在对学生判断上也更准确。学生在学吧课堂上学习时间越长,学吧也会越了解学生。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不同的学生,一个是学霸,一个就是智力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系统提出的问题都答对了,但是系统给予的反馈也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吧会根据学生过往的学习行为记录认知两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可能会让学霸直接往下学习,而会给一般学生再提其它问题来确定其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认准市场,放眼教育新模式

高中试点班学生体验“学吧课堂”。

2014年10月学吧课堂第一版一上线就和北京密云巨各庄中学、北京平谷六中进行合作试点。试点班的学生每人配了一个装有学吧课堂的平板,每周两节自习课体验学吧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全程不参与,都由这位“虚拟老师”代替。从现有的统计数据看到,试点班原来中等水平的数学成绩现在一直保持在年级第一。学吧课堂一开始就认准了学校这个具有公信力的用户群体,从而保证产品的推广度。“用班级做试点,生源一样,学生水平平均,如果班级成绩提高是有很大说服力的。”试点班可喜的成绩证明了学吧课堂的可行性,他们希望向北京乃至地方高中进一步推广。“我们刚刚谈下了和北京市十一中学的试点合作,希望产品能真正在高中生中发挥到教学作用。”

学吧课堂目前推出的课程仅有高二数学,李行武解释,“一方面工作量非常庞大,技术上挑战大,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把事情由大化小,从一件事情开始做起。”“如果我们把数学做成功了,那做物理还有问题吗?!”而且,学吧课堂也将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升级。“今年暑假之前我们会推出一个新版本,它将更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中的引领作用。”其实学吧课堂真正的愿景是,“当智能引擎成熟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推行内容标准并提供生产工具,让大家都来生产这样‘活’的内容。”

老师和学生互动教学的过程由机器代替来完成,那么以后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李行武认为,一方面老师和学吧是各有分工的,老师解决学生共性问题,而学吧解决的是差异化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应该面向更高级的工作发展,比如利用智能机器重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模式。人机结合的模式让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理性创业,坚定最初的信念

谈到创业经历,李行武表示自己从清华毕业就在创业领域打拼,也见到了许多公司从最初的鼎盛到最终黯然退场的过程。他认为,经营一家公司,不可能事事顺利,重要的是应该靠什么走过低谷。“有运气,也要有信念。”而后者更为关键。

何为信念?当公司面临资金匮乏,产品市场认可度低,团队信心不足等问题时,仍然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无论从最初确定学吧课堂的模型,到真正投入产品设计以及推广试点,李行武和他们团队都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他们最初的想法不仅是因为教育市场大,更重要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既然创业,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除了经济效益,更要有社会效益。”“我们就是希望解决目前教育资源不足、不公平的现状。”这也是这个创业团队坚定走下去的信念支撑。

面对大学生创业热潮,李行武建议学生需要理性判断自身和行业,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抉择。一开始可以先在创业公司锻炼,“创业公司对人的提高和锻炼是很大的,每天面临各种挑战,突破自己的极限,对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时机成熟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创业的真正目的,确定坚持下去的信念。

编辑:蕾蕾 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

[更新:2015-06-15 16:33:15]


赛氪APP全新升级 反馈 下载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购物车
顶部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