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轨迹

赵磊·清华大学
2015-01-20
阅读数2098

My Way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成于2014年11月11日。  我叫Z,来自于美丽的淮河之滨。从发展上来说,家乡的变化确实非常大,当然这也是中国的一片缩影。在这变化之中,自己的路也已经走到了现在---保送研究生,这是自己经历的第二次保送(第一次是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回想这一路走来,感慨时间过得飞快的同时,也感慨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来的足迹也越来越长。Now, begin…

For me(Before the point of college)

[小学]

我爷爷是教师,所以接触多了些仪器、书籍什么的,尽管都比较老旧,但是自己却对它们产生了些许兴趣。小学前5年,玩尽了的疯狂,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奇葩的制作,现在想起来都笑了,所以除了认识些汉字、会写基本的算术题,什么也没有学会。转折出现在6年级(转学到了县城,学习突然变的很不错了),此时自己不知道从哪来的兴趣(我之前只对自然/社会课本有兴趣),竟然让我对数学产生那么大的兴趣,做各种题,包括那些“古书”上的题、奥赛题、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版)上的题,还专门挑难的做,做不出来,长时间做。那时很少有小学生趴在被窝学到22点的,但是感觉那时自己并不是用功的概念,而是什么东西给的动力的概念,对,这个东西我现在正式称其为兴趣吧,我的兴趣算是宽泛吧,但感觉都同属自然科学的一类吧。

[初中]

然后到了初中,物/化/生出现了,怎么能少了它们的实践呢。那时为了学英语,买了部电子词典(后来证实不是来学英语的,而是完游戏的),这种翻盖式的电子产品都会有软性PCB连接两个模块,不仅如此,那时的电子词典的按键(软性)时间长了就不灵活了,也不知怎么想到点子,每次按键不灵活后,就拆开电子词典,往按键上涂碾碎的铅笔芯粉末,不过,这样的效果不怎么持久,后来更不知怎么想的点子(这个可能是接触的多了吧,我之前拆的东西比较多,那些元件什么的我都喜欢用万用表量量它们),直接用小刀将按键上原来厂家涂的那层薄薄的导电层割掉,然后将导电塑料(来源于液晶与PCB连接的那部分)割成小薄片,用502胶水把他们粘上。这样的方法简直太持久了,不过可惜的是,胶水粘不住那种塑料,就算粘住了,也容易掉。还是要拆,拆拆合合,终于那个连接两个模块的软性PCB断掉了,直接外在表现就是液晶显示屏上出现坏条。检查了很久才查出是软性PCB断掉了。虽然是断了2根,但是那时的烙铁不好,还是把这个PCB弄坏了。为了让电子词典复活,想了N种可能,毕竟软性PCB代表27根连接线,最后还是被自己的磨呀磨解决了,用细细的漆包线,一根一根的连...就这样的多多接触认识了不少东西,尽管没有书本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干什么的,但是接触多了,就感觉认识就潜移默化了,(贴片)电阻/电容/电感/PCB,甚至是集成电路芯片(获取大的完整的,方法:拆掉手机里的芯片后焚烧,我也不知那时是怎么想的。至于拆解了它就是要观察它那令人兴奋的布局了,很规整、五颜六色的,观察的方法是在手机摄像头上绑上激光灯里的凸透镜)。对于化学方面就算到了冒险的程度了,自己手中的材料只能做电解的实验,那时不知为何非常想要氢气,但是苦于没有酸,所以只能通过这低效率的方法了---电解食盐水,为了把气球灌满,我在U形管里电解了3天,连接处的铜丝不知被氧化的断了多少次,还好在液体里的是碳棒,断掉的次数少了些。当然了,由于密封性不好,搜集的气体不足以达到让气球飞的地步,所以就直接转移到试管里了,然后就试着点着它,结果没想到氢气那么不存,噗地一声,扔掉了试管...还有很多好玩的,那时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呀...

[高中]

然后就是高中了,自己在初中学习也算是不错吧,据老师说我能参加保送考试的原因是我参加的竞赛比较多,不过自己也有过因为不想去参加竞赛而被罚站的(呵呵)...对于高中,就不想之前那样可以有很多时间做其它的了,一切都是学呀学,有时就怕这样久了就磨损了自己的兴趣,还好3年时间过得也比较快,期间也拿了3年奖学金,参加了些竞赛,值得一提的是我那磨呀磨的精神依然不减,只不过这次用在了学习上,对于复杂点的难题就是要寻找不可思议的简单的方法,时间不是问题,坚持就能找到比答案简单的多的方法。但最终高考没考好,虽然大家都认为很可惜,但是自己没有选择复读,生命不应该在停留上浪费,而应该在前行中节俭(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其实当时说服自己费了不少的功夫)。

For me(After the point of college)

[大学]

现在,终于来到了大学,大学是个自由广阔的平台,开学在班级自我介绍上,我记住了不知哪位同学的话---把大学作为一个跳板。到了大学,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和所有同学一样,来到就是各种社团的参加,当然比较著名的就是学生会了,自己在校学生会的面试成功打入第三轮,但就是在这最后一轮被剔除了,不过也很庆幸,校学生会没有打进去,反而加入了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一个社团,这是一个新起点。在这里,我有见到了之前各种熟悉的操作/元件,甚至一些之前都没见到过,兴奋到了极点。

不久后,第一件作品是直流稳压电源(这个只是用来学习焊接和认识元件的,虽然社团里的学长们讲了它的原理,但是对于那时大二才会接触的模电的我们是一窍不通)。凭借之前的基础,这个自己很快就完成了,还得了社团的二等奖。之后就是入实验室的选拔,自己做的是个组合电路---声/光/磁感测电路,一开始打算做的是自激震荡的闪光灯,但是觉得不是很好玩,所以就加入其它的控制电路(模拟电路),才有了声/光/磁触发的闪光灯。加上之前的表现,所以顺利进入实验室学习。

然后下学期开了C语言,从此慢慢偏向程序。暑假和实验室的小伙伴A做了智能小车,功能是在构思中一点一点加上去的,循迹/机器人式自动避障/枚寻式自动避障/遥控小玩具车/全遥控模式(可以操作上面所有功能)/遥控模式可在小车运行过程中变速/步进电机软件手动矫正/不同状态指示灯指示小车所处状态,当时只想着把这个小车整的超多功能,没想到过程会是什么样,更可以的是编这些程序的时候,小车并没有做出来,而且自己还去了山东,所以就这样尽量让自己的逻辑接近程序的运行逻辑来完成上面的功能,编了很久,终于完成了,写了700多行,大一里,我写的最长的程序。回来开始和小伙伴A组装车,奇葩的是电路跟随程序,而非程序跟随电路,不过,暑假所剩时间不多了,也只能这样了(还好自己在编程序时,画了小车的电路原理图,程序就是按照这个初版的原理图来的)。

[挑战杯]

就这样边实践,边学东西,到了大二的比赛季。首先准备的是挑战杯,挑战杯贵在创意。我们想了些创意,有应用到图书馆的,有应用到商场的等等,但是发现你能想到的,有个东西都想到了---互联网,这个是最让人头痛的,不过后来觉得这种头痛是不应该的的,因为你能想到一个创意,就是不错的开始。最终我们从一个视频中启发,做了一个门控系统,这个单我们还不能完成,所以找到了软件的、机械的共同组队。机械的小伙伴做门的模型(这位小伙伴把门的模型做的很漂亮),这个系统需要android的上位机,所以需要软件的小伙伴来开发一个android的程序,然后再分成专门做硬件的、硬件/衔接程序的、总体程序的。所以整个过程的分工比较主要,还有就是有时事实的发展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应该是这样工作的,结果却出现了自己不想要的模式,比如这个系统中需要双向通信,不管下位机的数据包与上位机的包解析理论上做的多么匹配,都不能成功实现双向通信,只能单向通信,想过很多可能,尝试更改很过多代码,还是不能成功,最后偶然从论坛中才得知这种类型的WIFI路由,是单向的,需要用WinSCP登陆进去,修改其中的配置文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缩影。最终小类比赛开始了,不过可惜的是作品仍然有缺陷,答辩那天也是匆匆的准备的,所以校级比赛失败未通过。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这件作品,因为前期做了那么久,所以我们继续完善它,最后拿其参加了物联网大赛(其也算是比较符合物联网的思想吧)。打算将其带到无锡,才发现模型做的是有点大了(还好不是太大),就这样印着各种传单/说明/海报出发了(这是个物联网创新创业的比赛,所以需要这些)。后面我想说,努力做好就可以了,因为辛苦已经付出在了这个作品上。最终还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国家二等奖。

[电子设计竞赛]

物联网比赛后不久就是我们最激动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了,暑期有为这个比赛做了些培训和训练的(包括学校/实验室组织的)。在比赛前,器件会先公布,网上也会出现不少小道消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四轴飞行器相关的,所以学校为我们购了不少飞行器来给我们训练用。为了达到四轴飞行的好效果,选择了网上开源的程序---国外的一个叫Crazyflie的程序,这个程序是运行在STM32上的,系统是FreeRTOS,这个程序真的太庞大了,当时得到这个程序感觉如获珍宝,因为程序写的太棒了,不过它用的编译器是什么我就不知了,无法直接打开工程,所以为了移植,也只有提取它的源程序,重新建立工程,这个程序比较庞大,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整个程序的情况,自己并没有直接建立在IAR里,而是建立在Eclipse,Eclipse的智能提示/跳转等功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呀,最终辛苦的建立好了工程,下面就是改代码了,这个改代码的意思是理解它每一部分程序的功能,修改成适应自己的、删除不需要的、添加些需要的,但是自己本来对FreeRTOS就不是太了解,所以对于出现它的地方就不能以之前那种裸机程序来理解了,最后大问题还是出现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获取传感器数据,数据获取不了,那飞行就无从谈起了。Crazyflie的程序采用的是硬件IIC读取的数据(修改不成软件IIC),之前我在写STM32程序的硬件IIC也没有成功过,网上也有关于STM32硬件IIC的BUG的讨论,STM32给出了它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CPAL_IIC。

好吧,没时间再理解它了。正式比赛开始了,3天3夜的疯狂行动开始了。8点题目放出(其实提早了那么10多分钟吧),有很多题目,最终发现果然有个四轴的题目,但是还要更复杂,我等连让它飞都飞不起来的人就不指望选择这个题了。在题目的选择上是很重要的,我们没有跟风选择题目,也分析了完成的可能性,也可能算是幸运吧。最终我们选择了关于红外的。定题后就没有再改,因为时间在那限制着呢。所以网上的各种查资料,先把器件给定下来,因为还要从淘宝上买东西么,邮寄过来还是要时间的,并且并不一定初始的这个方案是有效的。事实证明初始的方案果然不行,甚至中途出现过多个方案,然后我们3个人各自尝试方案,看哪个可行,但是事后想,这是危险的。应该静下心来一起讨论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团队合作的作用不容小觑。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转折,我们偶然得到消息,我们学校有人做过IIC语音通信,不过之后发现,不是一回事,但是还是对我们有很大帮助---他用的语音芯片。这是个专业的语音编解码芯片,这就把我们带到了数字世界,这就好办多了。此时时间不多了,最后的工作都放在了通信质量上,失真太严重,在最后一晚上,实在累得不行了,就静下心来浏览文章,又算是幸运吧,读到了篇关于语音的文章,得知原因是因为串口的带宽不够(这个原因也是受不了了),所以分析下语音编码出来的数据包,然后用单片机对数据压缩处理了下,接收方则重新解压缩并还原。最终结果也还行吧,国家二等奖。(在这其中,部分省一等奖的队伍还会有个集中时间设计完成个电路,然后才会在这些队伍中评国家奖)

[蓝桥杯]

另外在做挑战杯时,结识的那两位做上位机软件的,正好是我们学院ACM的,而那时正好有个软件大赛的选拔。我就顺便参加了下,在这两位小伙伴的小帮助下,庆幸的进入了培训阶段。但看着头疼的算法(前期编那么多硬件的程序是不需要什么数据结构、最短路呀什么的),着实不想练,在培训时段自己是有偷懒的。就这样到了省赛,省赛是在4个小时内用C/C++解决问题(类似OJ题),在这里心态是关键,按部就班,按照计算机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当然数学也是比较重要的,C/C++标准库也比较重要,首先是这个比赛是限时的,没有时间再重写自己的,其次自己写的并不一定有库函数的效率高,就这样拿到了省一等奖,进入国赛。国赛题的难度有不小提升,另外重心放在了数学上,这个算是对自己有不小的利处吧,所有的题目是那些公司出的,之前做的题是不会在这比赛上上撞车的。并且自己做的题比较少,所以各种经典算法在自己心里是没有成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的都是把题看成做作业,然后把思路转成程序,比如分值最大的最后一道题---农场阳光,一般都会用规划方法,椭圆方程等各种方程混杂,更有N个可能需要排除,而且不可避免会有漏掉的可能,导致错误,自己一开始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越做越发现情况越多、越复杂,浪费时间了,也要懂得放弃这种方法。这时想到了微积分的思想,无限分割,把面全都变成点,来进行进一步判断,这样就少掉了很多情况的判断。最终程序结果运行出来了,但是时间消耗上不是太好。最后结果也还行吧,依然是国家二等奖。

[计算机设计]

下面的暑假喜欢上了JAVA,于是学了一个暑假的JAVA,用JAVA Swing编了一些小桌面程序,但毕竟不是Windows系的,那速度、那配置的麻烦程度(尤其是数据库)真的不适合编桌面程序,尽管跨平台是其最大的有点,但是也会暴露其最大的缺点---效率。之后转战Android程序开发(不能让Java无用武之地吧),不过老师的一个项目打断了计划,Android仅仅做了些界面。这项目是做个软件,关于瓦斯抽采信息化的软件。就这样开始了这个软件几个月的编写(...整个软件就我自己编啊...界面布局、程序、数据库、解决方案...)。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开始打算用JAVA的,不过还是放弃了。偶然发现了WPF这个东西,典型的界面/程序分离,跟Android太像了,WPF是XAML+C#,Android是XML+JAVA,所以从零开始一点点的边学边做吧。寒假了,不知道哪来的热情,结合需求想布局、查资料、编程序、走捷径、一天15h工作,现在想想也是晕了。程序是分模块编的,期间会用到各种DLL,碰到些有BUG的DLL也就算了,但是还会碰到些没有汉化的/或者汉化错的DLL,还要自己反编译资源,然后汉化,然后再编译。对数据库上,之前从来没用到过SQL,所以对于它的结构不甚了解,SQL是根据需求查出来的,然后组合,然后再试试能不能正确执行,还有些数据的加密。就这样一点一点增添改查,程序也越来越大,有时候隔一夜就忘记了它们的一些细节关联,所以还不能中断比较长的时间。开学了,继续编了几个月,终于到后期,终于可以打包发布了,然后是别人的测试运行,结果又是不少的各种BUG,还好这些BUG大部分都是比较好修复的(整个程序都是自己负责,所以问题出在哪,自己还是比较清楚的),也有少许BUG修复了1—3天。之后我们也拿这个软件参加了计算机设计大赛,又是得了个国家二等奖,幸好作品文档不是我写,到最终发布最后崩溃的心都有了(做的有效时间太长了),感谢小伙伴做测试和文档。只要奋斗了、坚持了,一切都有可能。

[保研]

自己大学的时间很大部分都倾注在电脑上了,甚至留给学习的时间每学期只有1-2个月,不过这样是很不好的。虽然每次成绩都可以很不错(很感谢我们班的学霸小伙伴每学期后期复习的大力帮助,也感谢自己从小就喜欢的自学力),都能拿国家励志、国家奖学金,但是我认为自己的知识不是很扎实,比别人多的仅仅是实践/奖励上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错(三年排名:5/206)和实践/奖励多(9国家奖、8省奖、11校奖),让自己心里的天平很大程度上偏向保研(但是还是要克服不少心理上的障碍,因为保研需要本校的同意放行、外校的同意接收、考研复习时间的流失、各种忙碌/打击/时间长的信心的丧失等等)。所以我很早就关注了保研的事,保研最初的途径是夏令营,所以关注了些论坛,尤其关注中科院的版块。这时新政策还没有出来,往年我们整个学院只能有1-2个可以保外,所以也是不无担心的。

中科院的夏令营开始了,和大家一样,自己也提前联系老师,但是自己的拖延症、不好意思症、优柔寡断症争相迸发,邮件改了又改,修改了一个多星期,所以拖到只联系了电子所的一个老师(这算一个败笔,真的不应该只联系一个老师),更拖到材料邮寄截止日期前5天的时候才把材料寄出,虽然寄了几个所(电子所[网报,无需邮寄]/自动化所/沈阳自动化所/信工所),但是都没有通过,一方面是自己前5个学期六级未过,单成绩8/205,学校不好,另一方面,自己一心锁定的是中科院的夏令营,而没有选择其它学校的夏令营,还有一方面,邮寄的时间确实有点晚了,有的已经人已经提前接到通知了。就这样,夏令营选拔的错过了。

暑假中,为了以防万一,自己是跟着小伙伴去学习的,但是心始终静不下来,沮丧是一方面,也有时突然觉得自己是优秀的,有时觉得自己努力了那么多,结果却是如此,一点都不优秀,想着将来各种可能的情况,但是现在看来都是无用功,还让自己的心很累。跟小伙伴一块做题时发现,那题还真不是一般的难,那书真不是一般的后,更何况要坐在教室半年,我肯定受不了呀,加之高考的阴影还存在呢。期间又有新政策的传言,对于新政策,我一点不知对我们是福还是祸(不过现在看来新政策对我影响不是太大)。

心情就这样的复杂到8月下旬, 自己决定联系老师了,这次接受夏令营的教训,大胆的广泛的联系老师。自己首先联系的是清华深圳研究院的老师,是模式识别的,这个老师很好,给了自己不小的动力,回复的邮件内容就不说了,大致就是说从自己的简历来看自己是个很努力的孩子(一大堆),不过这个老师已经有学生联系他了。然后又联系了院长,不过是比较官方的回复。之后又联系了其它学校的,反正就是广撒网式的吧,然后突然觉得老师都变好了似的(其实之前夏令营也没联系多少个老师呀),很大一部分都会当天就回了邮件,排除些官方的回复和亚友好的回复,这里简单说下通过回复感觉对自己关注度比较大的一些联系吧(最后自己去面试的也是这几家,而且都通过了,我也觉得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友好度也决定着学生对那个学校的向往程度)。另外,这里还要说说查看导师信息方面,这是耗时比较大的一方面,导师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己是通信的,但是觉得通信有点偏理论了(其实并不是,只是本科的知识留给自己的印象阴影,到了研究生是有许多方向是实践方向的),所以一方面心里说自己的兴趣不是通信(自己是兴趣主导实践型的),另一方面心里说自己是通信的,研究生还要学通信,所以浏览了很多老师的方向,弄得自己都不知自己的兴趣是啥了,不过,自己在联系老师时采取两个方向都选择,即有通信的,又有兴趣相关的。

首先是计算所无线中心的,老师回复的信息大致就是希望在面试中见到你的身影,不过关键的一点是,将信息抄送给了负责招生的那个老师那,这好像是中科院研究所的普遍做法,这种情况下,材料审核的这一关应该就很容易过的(中科院的材料需要邮寄的很全的,报名表、成绩单、排名证明、政审表、简历、荣誉证明等等),所以就积极关注着未来的面试,期间也偶尔联系下老师,不过回不回就不一定了。然后是信工所四室的老师,他是四室的主任,他回复大概就是说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很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招收推免生,另外说了下录取后是否能来这边做毕设,也关键的一点是它也把我的邮件抄送给了他们室的一个人和招生的老师,第二天他们室的一个老师就打电话给我了,问了下我的情况,拿没拿到推免资格,什么时候能过来做毕设,那时我们学校还没开学,推免资格当然没有确定了,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拿到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毕设我们这边老师说是12月底。就这样,高兴了半天,后面遇到些问题也都跟老师联系了,更可笑的是我那时碰到这个问题,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推免生选拔,我们学校原来的默认规则就是提前拿到外校录取的,优先推免,别的学生的情况我也不知,所以还是有点小担心,于是就给信工所的招生老师打了电话,说了下情况,问能不能先提前给我个预录取(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被老师微训了一顿,还好她是比较理解我的心情的,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后自己在全院申请推免生中以综合第一拿到了推免资格(并且是在新政策下的推免,更不用担心),后面就是信工所也是列入了材料申请计划和面试计划中。再后面联系电子科大通院老师的邮件,他回复说去年的政策是几大排行榜前n的学校才能参加推免,而我们学校几大排行榜中都处于n之外,但是呢,我们专业排名确实n/2之内,所以我就没说综合的排名,直接说的专业排名。之后他竟然给我打电话了,一聊还是30多分钟,基本就相当于电话面试了,问了学习/项目比赛/家庭/生活等等吧,说了他们的优势和方向,第一次面试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还好,最后表达了想要我的说法---希望我们有缘(因为录取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还要经过笔试/面试/二轮面试)。就这样,电子科大也列入了材料申请计划和面试计划中。还有就是联系的浙大的老师,我先联系的是跟通信有关的信电系的老师,他回复的是(后面的是一系列的回复概述吧,和这个老师交流的比较多),自己这情况,只要过了材料审核(材料审核在一定程度上看学校的),面试不是问题,并且今年的政策加之浙大是热门学校,所以做好准备,那边他会尽量帮忙说说的,还有就是问了自己读博的意愿,自己说有读博的打算(那时并不是特别清楚读博的话录取概率会高些,后来总结时觉得总体上大部分学校的难度是:学硕 > 读博 >= 专硕),然后他又给我发了篇论文,我就边忙着其它学校的材料和推免,边来读这篇论文,我的英语不好,一点一点的读的很慢,而且里面的好多公式都不理解,就这样,读了一周,用Prezi做了个演示文稿(第一次用这个软件),发了过去,然后就没声了,不过最后老师打电话给我了,说前些天有事没来及回复,演示文稿看了,挺创意的,但是他的博士名额用完了,他又给我推荐老师A/B,但是自己不是太喜欢那方向,然后又是C老师,他是计算机学院的,跟这个老师有合作,不过出来是计算机的博士。我想了想,最后选择了计算机(因为相对通信来说,自己喜欢计算机多一点点点),于是后面的交流,就是跟计算机的老师交流了,打了电话,交流了自己做的比赛作品什么的,但是做的都有些浅,所以一些问题也答不上来,或许也是看中自己大学的奋斗吧,后面就是让到系统上报名、准备面试什么的(这里我的博士挂名是在一个老教授下的)。上面的联系老师的大部分事情发生的时间都是交叉的,不是时间顺序。下面就是面试了。

获得面试通知的有计算所无线中心(9月22号)、信工所四室(9月25号)、浙大计算机学院(9月21号)、电子科大(9月29号),此外还有空间中心、天大的(这两个是网报,无需寄材料),不过与本校推免时间冲突,所以就没去这两个面试。可以看到时间是非常紧的,前期有各种事,所以复习的也不好。去之前,由于时间紧,整个规划都让人头疼,先要去浙大,21号面试完就要去北京参加计算所的面试。这里我不得不说说交通方面,最终买的车票是郑州-上海(K)、上海南-杭州(K)、杭州-上海(G)、北京-郑州(D)、郑州-成都(K),关键的是转车时,每一趟转车时间都紧的不得了,每次都是都没人检票了,我才到车站,前脚踏进去不到1分钟,车就开了,这一路一直在奔跑。还关键的是由于不确定性,要换列车,车票退票费都累计快100了(期间我走在路上用手机买杭州到上海的票,结果手快买成学生票,再重新买时就没票了,问人家现在能不能取学生票,她说你是不是学生...,还好有列高铁到上海虹桥,不然就去不了北京了,虽然时间上太紧急,但也没办法了,一路狂奔)。到杭州时,只停留了1天,可怜的住宿是小黑屋,还那么贵,空气潮的让人窒息,空调也无济于事,半夜3点更有订房者与老板吵架的声音持续,还好有个麻婆豆腐陪着,在杭州顿顿都是这个。面试时直博是在前面的,两篇计算机相关的英语短文,进去后有老师会用英语提问与短文相关的这些,虽然六级达到直博要求,但是自己英语着实不好,问题答不上来,可能看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吧,没问我专业相关的,就问了我的比赛作品,挂名在的那个老教授下的老师问了个和通信相关的问题就没了。

之后就赶往北京,第二天8点到的,9点就要面试,计算所大楼很现代化,我的面试是排在中下的,所以不是那么急,整理了下材料,面试时问的都是专业知识,不过是基础的专业知识,真是郁闷,答的一点也不好,项目比赛问的几乎没有。不过也许就是比赛的加分吧,最后还是拿了个专硕(结果是当天出的),然后就是第二天的体检。在那住了几天,就开始了信工所的面试,信工所是先体检,再笔/面试的,笔试马马虎虎做完了(是一些通信相关的),面试也很快乐的面试完了,在信工所的面试时最轻松快乐的,自己表现也不错(其实哪个学校的面试自己都不紧张,不知为何),到最后老师会让选读硕还是读博,自己选了读硕。面完后,浙大的结果也出了,浙大那边老师打电话过来说在那天的录取的直博生中排中等吧,电子科大那边老师问可以定来这边的票了,还说了说报名面试流程(唉,自己当时仍然没有忍心拒绝,太伤老师了)。回去后没几天,信工所电话征求自己同不同意读专硕的意见,学硕很少,都分给了那些读博的人,我算是由于有了另外两个学校的Offer的底气吧,就没同意专硕,也没同意读博,这样的危险就是按成绩排后,学硕用完了,没有分到我,就不会录,因为没有同意专硕。结果可能是面试成绩比较好吧,通知自己拿了学硕。至此,一周时间面试了这3个地方,拿到了信工所四室的学硕、计算所无线中心的专硕、浙大计算机的直博。所以也很对不起电子科大的那个好老师,最后把去成都的票退掉了。

在对这些Offer的选择上自己快到了疯的地步,其中的复杂因素可能又是上千字,所以在此不说了,最后是去了浙大,但是它们在我心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在这条路上自己有各种复杂的心情,品味到各种复杂的情感,被各种[心/物/事]所缠绕,这种感觉真的需要自己体验了才会了解,用文字难以描述。我觉得考研比我们更辛苦,自己无法长时间处在一个不变的生活,但是保研后的自己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快乐,而还是被各种思绪缠绕着,其中之一是自己的未来...

 

限于时间原因,最后几段有点略写了,中间确实还是有许多事的。

 

附保研申请时简历:

                                              1st.png2nd.png


《完》


本文由 赵磊 授权 赛氪网 发表,并经赛氪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赛氪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saikr.com/a/1273
收藏
分享
别默默的看了,快来和大家聊聊吧,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立即注册
打赏
赵磊
打赏金额(金额:¥0)
给Ta留言
赏金已入袋,多谢!(*^__^*)
赛氪APP全新升级 反馈 下载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购物车
顶部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