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唐宋八大家》
作者:司马一民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从苏东坡到白居易,这位醉心诗词的老杭州人笔耕不辍,引领无数爱好传统文化的读者在唐诗宋词的文学海洋中徜徉。这次,司马一民携手“唐宋八大家”重新归来,重温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传世篇章,揭开课本中文坛巨星的神秘面纱,邀请我们感受古代八位先贤的人格魅力与家国情怀。
Q1
您为什么会想到写一部关于“唐宋八大家”的普及读物呢?
司马一民:几年来,我相继出版了《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等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去年,在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有声阅读优秀作品展演时,我与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蒋婷总编辑交流讨论,她建议我围绕“唐宋八大家”相关历史人物,继续以出书的形式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来以后,我就开始搜集资料并撰写。
Q2
您之前的作品以解读诗词为主,但这本书收录了大量散文,您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司马一民: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和之前的作品一样,我在编写时依然采用较为口语化的解读,力求让生涩拗口的文言文通俗易懂。不同的是,诗词有大量想象的空间,解读的余地更大;文章观点是写实的,我们在解读时必须保持其本意。同时,为了让读者阅读流畅,我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将古文先消化,再用符合现代人阅读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Q3
相较于传统的解读,这本书对“唐宋八大家”的解读有何亮点?
司马一民:主要有两个亮点。第一是我们没有选用如苏东坡的《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课本教材中已收录的诗词,而是选用了相对冷僻一些的诗词文章。因为教科书的解读偏严肃一些,我们希望这本书是一本大众性读物,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课本外的八位先贤。第二是我给每个人物都写了一篇“印象记”,这是我在阅读他们的作品并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后,表达出的我个人对他们每个人物的印象。在“印象记”里,我着重叙述了他们各自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大家可以从中对八位先贤的作品和人生有一个大致了解。不少读者朋友看完书后反馈说很喜欢读“印象记”。
Q4
正如您所说,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大家在课本中所不常见的,您可以给我们举例吗?
司马一民:比如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这是苏轼在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所写的应试文。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是一个满腹才华的诗人,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仁政思想和为官才能。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以忠厚立论,援引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等古代贤明君王在任时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儒家的仁政思想。在立论时,苏轼引用《尚书》中的内容,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罪行轻重有疑问时,应该从轻处置;对功劳大小有疑问时,可以从重奖赏。与错杀无辜的人相比,宁可执法失误。”最后,他引用《诗经》中的说法,突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君王止息祸乱,不依靠特殊的本领,不根据自己的喜怒,而是遵循仁慈宽大的原则处理事务。
整篇文章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结构严谨,完全脱尽五代宋初以来浮靡艰涩之风,是一篇策论佳作。我们也能在苏轼后来的政治生涯中看到,他在各地为官时完全践行了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中阐述的仁政理念。也正是因为这一份仁政理念,苏轼在地方为官时深受百姓爱戴,许多功绩被传颂至今。
围绕这篇应试文还发生了一件轶事。当时考生的姓名信息都被遮住了,“终审”苏轼文章的考官是欧阳修,他虽十分欣赏这篇文章,但怀疑此文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未打出最高分数。好在苏轼的才华没有被埋没,他后来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Q5
和苏轼一样,“唐宋八大家”都擅于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政治理念吗?
司马一民:其实“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位先贤都有着崇高的爱国爱民情怀和独到的政治理念,他们会在文章中寄托这种思想。
比如书中收录了一篇《箕子碑》,这是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文。箕子曾多次向淫乱暴虐的纣王上谏,囚禁被释放后又向周武王阐释治国理念,最后赴朝鲜建立箕子王朝。当时的柳宗元也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但却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而获罪。所以他写下这篇碑文,不仅是对箕子表达钦佩之情,更是希望借鉴箕子的事迹来勉励自己,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
还有一篇是《六国论》,这是苏辙阅读《史记》六国世家而产生的思考。苏辙首先指出了秦国和诸侯争夺天下的关键,又论述了韩、魏两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战略失误,最后深入分析了六国保全自身的方法。他的文章层层剖析、说理透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所以“唐宋八大家”里每一位先贤,都非常善于思考且提出自己的政见,虽然政见有时会有冲突,但他们是彼此尊重和欣赏的。书中我也写到,苏轼曾在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感到不妥并上书直言,遭到外放。但是,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诬陷入狱后,王安石依然给皇帝写信为他求情。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怀非常让人感动,一心为国为民的士大夫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Q6
“唐宋八大家”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是谁?
司马一民:除了苏轼之外,是韩愈。早在2019年的时候,我去往广东潮州旅游,出租车司机热情介绍我去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还有以韩愈姓氏命名的潮州的母亲河韩江、韩江之畔的韩山等,可见韩愈对当地影响十分深远。但是韩愈在潮州为官只有八个月,1200年后的潮州人仍能对他感恩戴德,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纵观史料,韩愈对潮州所作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当地兴办学校。正是文化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潮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潮州还有一条牌坊街,记载着当地许多考取功名做官的人。
韩愈令人钦佩的还有他的谋略和胆识。唐穆宗时,镇州(今属河北)发生兵变,节度使田弘正被部将王廷凑杀死,唐穆宗命韩愈前去招抚。然而韩愈只是一位文臣,许多朝廷大臣都为他的性命担忧。没想到韩愈丝毫不惧怕,直接进入乱军帐中,只身一人与叛军谈判。最后王廷凑听从了他的劝告,答应归顺朝廷。韩愈凭借一己之力平息了一场战乱,可谓智勇双全。
并且,韩愈是最早提倡古文的。由他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古文运动,从唐代延续到宋代,对后世影响深远。
Q7
“唐宋八大家”领导的古文运动影响深远。时至今日,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到什么?
司马一民:“唐宋八大家”身体力行的家国情怀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他们的文风。“唐宋八大家”提倡“文以载道”,即行文有理有据、不言空话,不用大量的形容词堆砌。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即劝勉我们写作时切勿陈词滥调,多创造革新。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多多领会其中的精神要义。
Q8
《遇见唐宋八大家》出版以后,接下来还打算做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有没有具体计划?
司马一民:《遇见唐宋八大家》在网络上的销售比预想的要好,这说明年轻的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喜欢的,关键是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经典。我和浙江教育出版社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继续合作出版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已经签订了出版合同,下一本书名为《遇见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