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赛一等奖竞赛体验

叽里咕噜·徐州工程学院
2015-01-21
阅读数1502

    从接触数学建模,到这次国赛为止,我们已经大大小小参加了七八次比赛了,成绩有好有坏,在历次比赛的经历中,也获得了一些参赛体验或者说是技巧。

    建模参赛对于队员的素质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差别于建模圈外的人来说,基本要掌握的技能是论文的书写、软件的运用以及模型的变化使用和创造。

    前期来说,队员是要求掌握某一类技能,经过组合后就足以参加比赛了。但是,个人认为,从队友间的搭配来讲,如果三个队员都能够对上述三种技能都具有一定掌握能力,并且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那么这支队伍实力必定是较为突出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对于一支队伍的实力的评定,主要是从模型的使用及创新性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最初期选择的是哪一方面 的技能学习,都要留心到模型的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能够掌握几个基本的模型,对于无论是优化还是综合分析,甚至是大数据处理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模型映象。同样的,软件常用算法以及论文的基本格式,是要长记于心的。必须要认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基础的学习才能让你有高水平的地基。

参赛时的各种常识以及技巧也是决定能否获奖的关键。除去饮食卫生以及各类生活问题不谈,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赛题的选取与分析:可以说这两者是同一个过程。赛题公布后,我们要做的是读题,分析。一般来说,赛题的初步分析就决定了赛题的选取,每支队伍有自己擅长的建模领域,赛题的分析完成后,我们要根据题目难度及自己的擅长方向来选取题目。赛题的深层次分析,是在选题后,大家不妨一字一字的读题,你读到的每个不起眼的的字,或许就是赛题中的核心考虑点,磨刀不误砍柴工,细心读题,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货。

2)队友的分工:队友直接一般来说,会有几道赛题的磨合期,形成一定的默契。从参赛经验来看,一般分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模型、软件、论文的模式,另一种是三个人赛题分析后分题而做。整体来看,分题而做的模式具有很大的缺陷性,最突出的问题是,赛题之间的解答的联系性较差,衔接的不好会导致答题方向的偏离。所以,就我们团体来说,是选取的第一种。

3)模型的使用:模型的使用一般来说,也是两种:同等级模型的分析组合和模型的衔接组合。如果没有很好的模型使用能力,模型之间的组合关系很难达到较好的紧密性,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各方面模型都能够具有较好的熟悉与接受能力,这也从侧面要求队友间的分工最好能够各司其职,而不是分题而做。

(4)时间的分配:国内比赛是三天三夜,这时间,要得到充分的利用,切勿时间集中地休息或者做题。我们团队采用的是接近于轮流休息的模式,保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足够的体力和清醒的头脑。


本文由 叽里咕噜 授权 赛氪网 发表,并经赛氪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赛氪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saikr.com/a/1274
收藏
分享
别默默的看了,快来和大家聊聊吧,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立即注册
打赏
叽里咕噜
打赏金额(金额:¥0)
给Ta留言
赏金已入袋,多谢!(*^__^*)
赛氪APP全新升级

下载赛氪APP

参加有趣活动,获得赛程提醒

分享大学生活,获得前辈指点

意见反馈

产品建议、功能吐槽、使用问题…

欢迎提出关于赛氪网的问题和建议 :)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