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一定是体现专业性的,教授的是能区别出不同人的技能,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有难度的。每当考试季来临,对于学习这件事,校园里立刻能够分出几大党派,大部分人到了复习时才觉得一学期啥也没学到,那么,专业课为什么没跟上节奏?总结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数学基础。机器学习类课程表现的很明显。对基本的数学基础不熟悉,很快就不能体会出公式间的原理了。
思考的懒惰。对需要自习去想的公式、表述,没有刨根究底地搞清楚,得过且过,混过去的东西多了,积累下来的模糊不清的点就多了。遇到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无法直接与知识点建立联系。思考的懒惰在课堂上影响尤其大,很多时候不跟着节奏去思考,就容易听不懂,再不马上提问就越来越不懂,接着发展成容易走神,无聊地睡着。这样,一门课就彻底废掉了。
找借口。出于人对自身生理、精神上本能的保护,在遇到令人紧张、压抑、难受的状况时,我们通常会找到理由进行合理化,以减轻痛苦。“没时间”、“有其他事”、“老师讲得不好”、“心情不好”、“做了我认为更重要的事情”等等,这些借口拖慢了自己完成任务的速度,降低了对于学习的要求和学到知识的决心。有些人觉得自己看也能学到东西,的确如此,但是那样并不是最节省时间成本的学习方式。课堂效率极其重要,有了课堂讲解作为重要铺垫,自学部分在理解难度和用时上都会大大降低。利用空余的时间多做做“更为重要的事情”不是更好吗?的确有人能够做到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照玩,兼顾着几门专业课、各种球类运动、文艺活动,生活过的极为充实。不给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时间和刨根究底的学习态度找借口是这类人最重要的品质。
学习效率。学习效率跟很多方面有关,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尺。首先心态要摆正,效率并非可遇不可求,是绝对能够训练的,不能自暴自弃;真的因为身体和精神原因提不起效率,也不要死磕,迅速抽离出去做其他的事,计划表一定要有Plan B,防止因为没有达成预期而陷入失望和自我否定的循环中。效率跟以往基础、兴趣等很有关系,一个人的个性中如果有专注和坚持的特质,做事的效率往往是很高的,而学习只是做事的其中一种。这两个品质也是实现人生在种种意义下的成功的必备要素,一个针对微观,一个针对宏观,是值得所有人磨练和追求的。
学习时间。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时间的两个方面:一是一定要花时间。课堂是不可能完全理解清楚所有内容的,知识一定要依靠自己独处的时间才能理解和消化,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小学老师强调的预习、上课、复习,永远都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习的过程中,笔记记录要适当,不能形成“记了笔记就理解了”的错觉,笔记量关系着大规模的自习时间分配,不可忽视。二是不能无限花时间。“上课不听没关系,自己看”,这种观点反映的是对时间的不珍惜,误以为只要有态度有效率就能学好,却没有意识到,有没有那么多时间给自己学,即使有,这样的方式从宏观上讲是不是真的有效率。从时间上讲,学习效率也可以以微观和宏观划分,微观上,对于具体内容理解速度快,宏观上,完成同样学习进度所需的时间少。微观上的效率跟个人水平相关性更大,宏观上的效率则更体现学习理念。总是把所有时间都泡在课本上的学霸,和既兼顾了学习,又锻炼身体、参与社交、动手实践的学神,这两个角色让你选,你选哪个?
请认真对待你所学的东西和你花掉的时间。要相信,你不经意间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天都可能会为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铺平道路,更何况努力奋斗呢?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