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国赛——一个夏天的梦

  • 201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特等奖
  • 201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 201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MATLAB创新奖并入选全国优秀论文
刘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11-28
阅读数2083

本文禁止转载,但欢迎分享。


我们一起走过2015年暑假的晨昏晴雨,由夏入秋。数模国赛一个夏天的梦。                                                                                                                                            ——题记

11月21号,2015年高教社杯数模国赛的最终结果公布,我们队获得了本科组MATLAB创新奖,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获得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惊奇又惊喜,没有想到幸福来的这么突然,也没有想到特等奖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感叹自己运气好的同时,从接触数模开始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不断回放,历历在目。今天在此,我想把自己的数模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记录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


一、与数模结缘

第一次了解数模,还是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当时临近五一的数模校赛,学校举行了数模系列讲座。当时对数模毫无兴趣的我被舍友硬拉过去,听台上的大神学长侃侃而谈。那是一个数模国奖的学长,很大神很厉害。那一瞬间我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想要像学长一样站在台上,分享经验。

从此就开始了解数模了,虽然大一的国赛没有参加,主要是因为自己当时太渣什么都不会,其次是觉得不够成熟时机未到但内心已经有了参加数模的念头,告诉自己大二一定要参加校赛。


二、五一校赛

光阴荏苒,转眼间到了大二,五一的校赛要来了,我也开始着手准备。首先是找队友,我联系了我们班的张鹏程同学和低年级的一位学弟。其实那个时候找队友不太有经验,觉得有人肯和我组队就万分幸运了。张鹏程是一位思维非常活跃的编程大神,建模也很棒(当然这是我和他合作之后发现的),学弟呢,编程不错,我主要是负责论文。当时我们对数模都只有一点点了解,基本处于小白的境界,两个编程+一个论文的三人组就这样开始了校赛之旅。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数模,对我们来说三天三夜的校赛是一场辛苦却充满新鲜感的丰富旅程。我们在一起讨论题目,寻找思路,也一起为了赶论文熬了大学的第一个通宵,看着天空一点一点变白,论文一页一页变多,内心有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中间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文档忘记保存等等,但最后也都虚惊一场,渡过难关。早上7点钟提交了论文,提交的一瞬间舒了一口气,觉得这是大学期间做的有意义的一件事,不管结局如何都是自己辛勤付出的结果。最后成绩出来是校一等奖,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毕竟是大学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这次校赛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自信,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水平比较差,会的也不多。但这次校赛让我明白原来我也可以写好论文,也可以做好数模也正是这次校赛,让我坚定了自己国赛继续的想法。


三、国赛前

经过前期的笔试和面试,我暑假留在学校参加了暑期培训。由于张鹏程和学弟都是编程方向的,再加上学弟可能缺乏一些经验,我们需要另外找一位建模的同学作为新队友。经过多方了解和深思熟虑,我最终选择了陈映宇同学。现在想想真是非常感谢当时做的这个决定,因为选择了陈映宇,我们三个人聚在了一起,互相帮助一路走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其实我一直觉得组队是一件很讲究缘分的事,对的时间,好的机会,合适的队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够组好一个队也是很不容易的,并且需要后期大量的磨合。相信很多同学对于组队这件事十分头疼,对队友不满意频繁换队友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我想说说自己对于组队的几点看法:

1、挑选队友的时候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水平最高的其实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比如说你很粗心不注重细节,队友最好就要细心一些,把细节都把握好。最好三人可以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2、多从自身找原因,避免频繁换队友。很多队伍在前期培训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出现矛盾和摩擦,可能有些同学就会对自己的队友意见很大,拆队重组。客观的说确实有些是真的不合适,但大部分人是由于心态过于浮躁。遇到问题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位,换队友不仅劳神费心,面子上也过不太去,最重要的是换了之后可能还不如原来的。我们队就相处的很和谐,有问题就提出来,觉得对方哪里做的不好就让他改正,从来没有说过要换队友。多磨合磨合吧,说不定你的队友是潜力股,有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3、先下手为强。如果等到老师说组队的时候再开始找队友,可能好的潜力股都被别人预定喽~我就深谙这个道理,所以早早地就预定了陈映宇童鞋。在前期培训的时候,就可以找队友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打听,寻觅好适合自己的队友,提前联系,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中意的队友被别人早一步组队的情况。

4、强强联合是王道。大神也需要大神队友,强强联合才能多一份胜算,学会推销自己,尽量为自己找到优秀的队友,最起码和自己水平差不多,不能太过悬殊。

 

我们的暑期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模型讲解和真题演练。第一阶段是由各位老师们上课,每位老师负责一类经典模型的讲解。在一阶段的培训中,我们对各类模型有了深刻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数模方面的知识,三个人在朝夕的相处中慢慢熟络起来。

第一阶段结束后就是选老师的时候了,机缘巧合张胜利老师成为了我们组的指导老师,这也是我要非常感谢的一个决定,如果没有张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这个特等奖说不定就不会眷顾我们了~真的非常感谢张胜利老师。

第二阶段就是模拟国赛,实战演练了,对我来说这个阶段是熬夜最多付出最多的一段时光。我,张鹏程,陈映宇我们三个人都是有点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做一道题就要做好,每一个细节都要妥善处理,尽管这不是真正的国赛只是培训,但我们也是按照国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时候最后一天晚上论文还没写完,我就熬夜赶论文。写完了发群里,他们俩会再提出一些建议,我又继续一遍一遍的改,好几次看着窗外一点一点变亮,知道自己又熬了一个通宵。虽然很累,但是并不觉得委屈或者抱怨,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当自己论文得到老师肯定的时候,内心的喜悦就会很生动的溢出来。虽然我也是个妹子,但其实我个人是不太建议训练的时候频繁熬夜的,尤其是女生,因为真的太伤身体。但我是因为有点强迫症,所以就通宵改论文,这也没什么值得推荐的哈哈,主要是自己效率不太高,要是能提高效率白天把活干完,那是再好不过啦~

暑期的培训让我们三个人培养起来了默契,也形成了自己的分工模式。数模比赛是三个人的比赛,基本分工为建模、编程、写作,但每个队伍情况不一,每个人擅长的也不一定只限于一项,能否做到1+1+1>3的效果,取决于队伍的交流与配合。我们队分工就非常明确,各司其职。建模主要是由陈映宇负责,但三个人都会参与其中,编程由张鹏程一人负责,写作由我一人负责。明确的分工为我们避免了很多意见的分歧,也是我们的配合更加默契。对于分工,我个人的看法是,每个队情况不一样,要通过不断的磨合摸索出适合自己队伍的运行模式,尽量发挥出每个人的优点。

现在回想起来暑期培训阶段真的是非常难忘的一段时光,虽然很辛苦,很熬人,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矛盾挫折,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成了我大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与队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也将永远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四、数模国赛

准备了这么久这么久,国赛到了。对于国赛其实我们三个心态很平淡,觉得自己好好做就好,能拿个奖必然是再好不过啦,没有奖也不会很失落,尽力就好。 

公布试题的第一天我就华丽丽的睡迟了,9点多才去,觉得自己心好宽。队友已经在看题了,第一天上午我们就各自看题,比较AB两题。我们三个其实对于这两道题很纠结,A题太阳影子那道题,上手快思路相对清楚,可是题量大,并且对于结果的精度有要求,不能保证自己的准确度和创新点;B题比较开放有新意,能充分发挥三个人的优势,可是没有任何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数据再好的模型都是纸上谈兵。再三斟酌,中午的时候我们最终选择了B题。

第一天下午,毫无思路求数据;第二天上午,毫无思路求数据;第二天下午,毫无思路求数据,第二天下午,毫无思路求数据……当时我们三个满脑子都是数据数据,没有数据真的很棘手,而且也没有任何思路。不过我们心态都很好,看着其他队第一问都进行完了,我们也不急不躁,偶尔会无奈地相视一笑,然后继续找数据……终于在第二天的晚上,第一问模型建出来了,张鹏程和我就立马开始着手编程和和论文,陈映宇继续建第二问的模型。晚上我们三个都熬夜到半晚,第三天早上的时候陈映宇说二三问模型也建出来了,我很开心,觉得折磨了我们那么久的模型终于顺利解决了。可是后来发现我高兴得太早,陈映宇给我讲解的时候我愈来愈觉得不太对,这个第二问就是对第一问的补充而已,没有直接的回答题中要求的缓解率的问题,我就给他提出了这个问题。陈映宇当时听了觉得我说的很对,这样做肯定是不行的,模型又得重建,于是一下子又回到了起点。

其实那一瞬间我可以感受到映宇是压力相当大的,毕竟第三天了,我们只做了一问,负责建模的他估计已经心绞痛了,表情很无奈也很失落。我就安慰他说不要着急,不要慌,我们肯定可以做出来的。在这个时候我能给予队友的只有鼓励和无条件的相信。上天真是太眷顾我们了,在下午的时候,后两问的模型建好了,而且思路非常清晰严谨,数据也完全可以找到,我当时就感叹映宇的小宇宙爆发了,在紧急的时候人的潜力才会被无限激发,看来说的没错。于是我们就开始求解二三问,晚上通宵赶论文。因为这次模型完成的比较晚,所以论文写作时间很仓促,熬夜赶论文的时候我很着急,尤其是后来的时候,看秒针一直跳动我都有点担心论文写不完,大约6点的时候才完成论文,接下来又马不停蹄地改论文,改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精华,也是整篇论文的高度浓缩,摘要也是翻来覆去改了好几遍,斟酌每一个字的用法,每一个语序的排列,终于在临近8点的时候,提交了我们三天努力的成果。

交了论文的那一瞬间其实我是没有放松的感觉的,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尤其是最后时间太过仓促论文也没有细细的过一遍,排版什么的也没有太抠细节。当时我还想着要是再给我一个小时,我一定会做得好一点的。带着一点遗憾,收拾了实验室的东西,和队友告别,回到宿舍昏天昏地的睡了一天,什么都不想,听天由命吧~


五、国赛后

国赛之后的日子平淡如水,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都快忘了这码事的时候,张胜利老师说国庆期间可能会有答辩,去答辩的应该就是国奖。于是呢,我们三个就期待着能被抽去答辩,天天等着消息。结果从十月一号到十月七号,连个消息的影子都木有。说当时不失落是不可能的,毕竟辛苦了那么久,也还是很想有个奖的,但是没有收到答辩通知,可能我们就与国奖无缘了吧~当时我们三个想着,拿不到国奖,给我们一个省一我们也满足啦。

峰回路转,生活处处有惊喜,当得知我们拟报国一的时候,我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直接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原来今年答辩只是抽答,真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我当时就祈祷拟报不要有什么变动,就让我们幸福的拿个国一吧~然后接下来,幸运女神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最终结果我们不仅是国一,还拿了本科组唯一的MATLAB创新奖,当时觉得自己真是运气太好了,我们三个攒了这么多年的人品终于爆发发挥效应了。从开始的遗憾到失落到现在的狂喜,心情如同过山车一样,一波三折,不过很开心,最终是个happy ending。

 

六、感想

从暑期培训到结果揭晓,这一路走来就像一场丰富绮丽的梦。在这个梦里,我收获了友情和成长,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挥洒汗水,一起苦中作乐,一起无数次拎着电脑走过清晨空荡荡的广场,一起为了做出满意答卷讨论到万籁俱寂的深夜。

再次感谢我的两位队友,张鹏程同学和陈映宇同学;再次感谢我的老师,张胜利老师。附上一张我们实验室的照片,大西电的E楼,在那里我度过了2015年的暑假,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图片1.png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不再有这样的机会,走过夏木阴阴、蝉鸣聒噪,走过烈日灼灼、无声无息,走到E楼里的缓缓时光,面无表情或者面带微笑,将纷繁世界化作一纸模型。这样的时光显得弥足珍贵。希望走过了这样时光的我们,在很多年后,可以和其他人讲起——我们15年参加国赛的时候……

                                          2015.11.27                                         

本文由 刘辽 授权 赛氪网 发表,并经赛氪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赛氪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saikr.com/a/2549
收藏
分享
别默默的看了,快来和大家聊聊吧,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立即注册
打赏
刘辽
打赏金额(金额:¥0)
给Ta留言
赏金已入袋,多谢!(*^__^*)
赛氪APP全新升级 反馈 下载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购物车
顶部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