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课上的思考

sand·西北大学
2015-04-08
阅读数1236

         对某些贝类的硬壳外部螺线的测量发现,其非常完美的符合数学规律,例如阿基米德螺线。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生物在一种“混沌”、“无数学思维”的前提下“模糊”却神奇地长出了这么有规律的壳体?是上帝意志?还是因为基因早已经决定它是编程性的实现?或者是我们能发现自然实践中的完美逻辑和算术体系,是因为我们建立的由几个公理出发建造起来的科学体系和一只沿用至今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体系。而我们所观察到的规律和由这些公理体系严密推演出来的结论,其实是一种闭合思路圆环。即是,用结论证明结论。用一个从艰涩的方法走出来的结果,去论证一个本质上一样却比较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结果。


        简单来说,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科学路径,走了一圈,回到出发点,只不过经历的路径不同,增加了深度的理解(相当于欣赏了路边的风景)后来发现其实我们只是用一套通过算术和逻辑思维的公理体系走了一遍,最后还是回到了结论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即,改变我们的公理体系,或者说另一种思维模式,改变原数学公理体系的描述方式,就类似于对物体位移的描述的参量从三维直角坐标系变成了球面坐标或者极坐标一样。那么,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我认为通过这种合理的目的性比较强的转换角度,由此,新公理体系形成起来的全新体系,将会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世界宇宙,为什么这么肯定呢?举个例子,作为证明:傅里叶变换,这种变换将一个无法简单求解的函数变成了一个虽然路径比较长却能够求出完美解的另一个函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路径,其难易不同,这就是意义所在。目的所在。所以我认为,这种公理体系的合理变换,可能对现代科学中的难题,或许有新的启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回归开头那个关于为何自然界具有如此强烈的规律性,又想起高中物理竞赛上通过合理的假设,最后通过建模分析一种贝壳身上的螺纹,建立和潮汐的关系,最后竟然得出结论:月球正在以每年差不多一米的法向速度远离地球,而这居然和大爆炸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来物理和数学的神奇威力。为什么呢?物理数学的美?不,美不能作为条件让生物皈依顺从。而为何我们居然还能感受到这种规律的存在,我们的意识从何而来?(请不要以马克思哲学那些自圆其说说起来正确但是没有启发性的理论来作答。这就如同物种起源中,我认为也是自圆其说没有启发的自然选择一样,个人见解!)


        是因为我们公用一套遗传密码,而这些密码正在以一种编程性的实现,随着四维空间的时间轴逐一对应实现它的函数值,得以在空间中用物质的排布去实现功能,体现规律?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一种非常诡异的方式,将我们的智能和自然联系在一起。


        有四维,五维甚至更高维度的他们吗?我们是不是他们世界里的投影(就像蚂蚁是二维世界的生物他们不懂得有上下这一说法,只知道左右前后一样,我们三维在他们世界的投影就是他们感知的世界)?或者我们是他们的一串代码,而我们的存活和思维意识,是他们的计算机(也就是我们的世界)中正在调试或者运行的程序,我们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否是一种自圆其说的、只适用于人类、活着的人类、有意识的人类的体系(无它适性),还是人类真的有发现宇宙普世规律的特异功能?也就是说,人类的科学体系是开源代码,可移植性高,具有良好的拓展能力,扩展到别的任何宇宙或生命体系本质不变。


        我们又是否能坚定地认为:数学和物理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它们就是上帝创造万物的尺规,或它们本身即是上帝他自己。


        这一切,都还是一个谜。。。

本文由 sand 授权 赛氪网 发表,并经赛氪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赛氪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saikr.com/a/1421
收藏
分享
别默默的看了,快来和大家聊聊吧,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立即注册
打赏
sand
打赏金额(金额:¥0)
给Ta留言
赏金已入袋,多谢!(*^__^*)
赛氪APP全新升级 反馈 下载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购物车
顶部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